Comments(0)
0
0
0
0
0

年度报告

  • 2024年认真读了8本书,大多数都是关于鸟的。(哎呀!)

  • 游戏上倒是数量略有增加,玩了20+款游戏,除了 steam 上的还包括 NS 上的宝可梦朱紫&马里奥 wonder,但有一些从2023到2024结束都没打完……(说的就是魂3!)

  • 漫画方面杂七杂八读了一些,没有遇到特别喜欢的,反复观看的几本还是《跃动青春》《妖精森林的小不点》等;年底最新看的一本《异种族语言入门》倒是非常有意思!电影方面基本上没 看啥电影,去电影院只刷了《死侍和金刚狼》,自己抽空看了《Central Park Effect》、《死寂》和《Scavangers Reign》。

  • 身体健康状况尚可,工作上依然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以奇怪的方式推进着。

  • 爱好方面,今年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开始观鸟了。目前在中国境内看到了120+种鸟,境外还未整合计算。观鸟让我对自然又有了新的理解,感觉就像是拓宽了全新的领域一般。托观鸟的福今年还去到了各种各样的地方,写下了西双版纳游记的超长篇……并且还重新拾回了开车技能点!植物方面接触了更多鹿角蕨、秋海棠和球兰等,但今年夏天超过40天的持续高温损失真的很惨重……

    那么惯例地!开始今年的一些书籍/漫画/游戏感想回顾!今年真的很长哈。

    💡

读过的书

《猫头鹰的秘密生活》

实际上应该叫作”我的观猫头鹰记录“,讲述了作者从和其他观鸟人一起观猫头鹰到最后自己找到猫头鹰的数个小故事。(笑

关于猫头鹰的生态描述有一些部分让我还是蛮意外的,在《鸟类的行为》中提到“做一只鸟没有唯一的途径”这点,在这本书中也充分体现了。原以为大多数猫头鹰都是林地生活,其实不同种类生活方式完全不同:有固定栖息地型、旅居型和徘徊型等;即使生活在同一片区域,也有食物链上下位关系,或因生态位冲突而导致其中一种猫头鹰种群逐渐缩小,等等。作最后一个故事让我有点震撼,使我联想到最近看到小红书上有人说自己观的鸟在最近发现被猛禽吃了;人和自然的距离到底保持在多远比较合适?这种时候是否该出手干涉?

今年因为开始观鸟了,对这本书中作者执着于”想只靠自己找到猫头鹰“这点有了一些共鸣:猫头鹰在观鸟人里也算是SSR级的存在,数量不多,少见,且可遇不可求。大多数国内看到猫头鹰的情况都是因为它们会在一个固定的点位栖息,大家会闻(鸟)讯而来。凭借自己多次的观察积累,去摸索它们的行为模式或者预估他们的活动范围,最后真的仅靠自己看到,就像是一种勋章一样的证明——你真正地理解了猫头鹰。

这本书读起来没有什么压力,因为是按不同猫头鹰的观察记录分的章节,很适合上班/小憩时读上一篇。如果是观鸟人会有一些观鸟共鸣加成。

《本森小姐的甲虫》

被标题骗进来,以为是描述甲虫的故事,结果发现是一本风格很奇妙的小说。写实又荒诞,还带了很多戏剧性的黑色幽默,关于两位女性踏上寻找传说中的金色甲虫的冒险之旅的故事。在这样一个墨守成规有着固定社会框架的时代,她们两位面对所有人的质疑和否定,以狼狈又滑稽的步伐一步步前行。她们的所作所为并非是为了证明什么,主角本森小姐也多次对自己内心产生疑惑和挣扎,中途队友还折腾出很多幺蛾子。但这又何妨?为了“想要寻找甲虫”这样一个想法踏出了第一步,本身已经是一件很厉害的事了。

荒诞之外,书中对旅途中的细节又有很多真实的描写,无论是在船上狂吐,资金不足的窘迫还是雨林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都是现实里也会遇到的。正因为有了这些“写实”的问题,才让“为了一只甲虫踏上旅途”变得格外可贵。

《黑暗的另一半》

当我推代餐看的小说(不是

”麻雀又在飞了。“

初次阅读老金的作品,其实感觉还挺合口味的。很多人觉得老金的描述十分啰嗦,但我倒是觉得十分亲切:各种细节都事无巨细地描写,脑中如电影一般画面感很强。设定比较吊人胃口,剧情上比较流畅,是可以一口气读完的作品。如果是美式恐怖爱好者会特别有感觉。结局我也很喜欢。

结局最好的就是那没有彻底写完的悬念感。黑洞已经在那里了。即使消灭了自己的半身,赛德也已经接触了黑暗。别人还会不会接受他呢?这样的感觉特别迷人。

《守翼》

微博上的鸟类科普博主“鸟窝里的猫妖”的短篇作品,以小说的形式写了中国野保人员的活动记录。字里行间有一种放浪江湖的豪爽感,但书中面对盗猎者、鸟贩子的描写还是很真实的。中国的野保环境真的很糟糕,近几年因为各大 up 的科普还好一些了,即使如此,在秋迁季节,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盗猎行为也层出不穷。篇幅很短,作为粗浅了解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读物,可以一读。

《遗落南境三部曲》

很难评价的一个系列。要说喜欢的话是很喜欢,但是看晕也是真的看晕。先看了电影版然后再来看原著,发现原著完全是另一个故事。第一部可以说是最好懂的一部,到第三部视角一直在三位主人公之间来回切换,真的需要带着脑子去看。当碎片逐渐拼齐后突然就对之前一些晦涩的描述恍然大悟,是一个需要反复阅读的故事。有机会的话想二刷!

可能是剧透所以叠一下

真的很喜欢生物学家。不被身份所拘束,不被视角所限制的思考方式。X 区域比起是异常区域更像是反射出人的另一种状态的区域——而且是跨时空、跨空间、跨性质的。人可以是鸟,也可以是空气中隐约可察的折射,也可以是无法被阅读的文字——说到底,X 区域本身就像一个超出人类认知的空间,在这里人类的规则和视角并不适用,需要跳出那个思维框架才能够瞥到世界的些许真相。

《在黄昏起飞》

(主要是鸟类相关的)作者和自然相关的散文合集,作者以细腻的文字捕捉到了观察大自然的一些感性的瞬间。非常喜欢《高空》这篇,讲了在帝国大厦顶上观察鸟类过境的独特体验;还有《车灯下的鹿》、《游隼与高塔》等,她笔下的自然总像是一种不为人知的秘境:我们眼中的世界看起来稀松平常,然而一旦想象用动物的视野去体验这一切,就仿佛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可以说是看了这本书才激励了让我去观鸟的心。有好些描写让我印象深刻,特别喜欢

这点在今年更深入地自然观察后更是颇有共鸣,比如我们看起来稀松平常的落叶堆,是毛虫们冬眠的场所,也是秋季迁徙鸟儿们补充能量的食堂——它们眼中的落叶和毛虫因为紫外线而有着截然不同的颜色。在和自然对立的城市之中,鸟也与我们共享着高空的一切:塔楼是隼们育雏的悬崖,夜晚的灯光既会诱来觅食的鸟类,也会让迁徙路上的鸟儿失去方向……一切都是互相关联的。意识到这种关联性也让作者有了短暂的、可以逃离现实的方式。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篇讲战争和国境线的,人类所在意的、争夺的看不见的边界,鸟只需要振动翅膀就可以轻松跨越。

这本书的译文品质非常高,每阅读一篇都会让我疯狂做笔记。以至于最后看完时有点怅然若失。很适合想获得内心宁静的时候看。

《鸟类的天赋》和《鸟类的行为》

两本书都出自同一位作者,是那种包含了大量知识点的鸟类科普书籍。感觉作者行文风格有点像 BBC 自然类纪录片,《鸟类的行为》这本尤其突出,往往从一个野外考察/自然观察的场景开始,列举了一些各种鸟类关于某种行为的事例后再回到场景中。然而因为信息量太大,有时候读起来有点影响节奏。

整体上来说《鸟类的天赋》读起来会更轻松一些,是关于鸟的智力以及它们发展出的各种天赋——有擅长解谜的、擅长社交的、擅长空间记忆的,等等。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点,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篇是西丛鸦因为想要偷走对方藏起来的坚果而发展出了记忆地图和假装藏在错误位置的高明骗术。还有一些关于鸟类智力/使用工具的实验也让人大吃一惊。

《鸟类的行为》则更着重于描述鸟类的各种行为,包括交流、工作、玩耍、求爱、育儿等,鸟类在各个方面都有多样化的表现。书中描写的很多鸟类其实平常也能见到,但它们有着我从未观察到的另外一面。比如在日本、欧洲经常观察到的黑鸢在澳大利亚竟然是纵火鸟,会借林火肆虐之时抓取阴燃的树枝点燃未着火的区域使其燃烧,从而在小动物被火逼出来时饱餐一顿。真是没想到他们还会有这种操作……书里有一个说法很喜欢,这种发现粉碎了”会使用火才是人类的特权“的说法——很可能是鸟先将使用火的方式教给了人类。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就是“做一只鸟没有唯一的途径”,比把大部分事物都归于“是”或“不是”的人类有趣多了。

很适合慢慢看!算是今年看得最有趣的2本鸟类科普书了。

玩过的游戏

《黑暗之魂3》DarkSouls3

没玩完,目前进度主线已经推到末尾,DLC 打通了1个画中世界。本来不想在这里留评价的但是因为氛围很喜欢所以想说点!(快打完啊啊啊!)

其实一边玩都有写流程记录,和魂1还有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就是魂3真的是世界在逐渐熄灭了。那种世界被黑暗逐渐包围的感觉,冰冷又温暖的火祭场真的给我家一般的感受。(其实在魂1结尾也有一些类似的感受,安静又冰冷,微弱的初火燃烧着,就是这样的世界。)

大多数boss 战都非常不错,特别喜欢修女和校长啊啊啊!!双王子和舞娘都打了好久,属于比较难但是能体会到乐趣的 boss。地图上也有惊艳我的地方,现在还在待人十分友好的环印城……(已经待了一年了喂!)

《艾尔登法环》DLC-幽影地

期待很高,氛围确实很好,但问题也很多的 DLC……有些区域的堆怪强度让我疯狂吐槽,而且正反馈也有点少。(您是否在寻找:锻造石1.jpg)

在本篇探图的时候除了后期几张图,很少会让我有“这个地图有点空旷”的感觉,但在 DLC 里竟有不少地方都是这样的体验,猜测是鼓励骑马,导致所有点位距离和空间都放大拉长了所致。因为那套减伤 buff 的设定,初期数值实在是有些离谱,打 DLC 打了几个小时我就感觉有些疲惫,不得不停下来休息,没有了本体那种连续探索的快乐。印象里比较喜欢的几个地图都是体量较小的小箱庭地牢,后期可能就只有梅瑟莫的城堡和癫火之王的宅邸让我比较喜欢了。(梅瑟莫和癫火之王也是 DLC 最喜欢的 boss 之二。)

角色刻画感觉略平。本体至少我有不少牵挂的 NPC, 一趟幽影地打下来,都没几个留恋的角色。可能只有安帕赫最为让我动容。通关时怅然若失+自己作为工具人的感觉很强烈,内心感想就是”遍地所有人都比我适合当幽影地之王,我要回交界地去找菈妮了……“

撇开缺点的话,幽影地的美术还是继承了本篇的特色,有几个区域十分惊艳,很喜欢青蓝海岸和癫火之王附近的那片森林。和本体最大的不同是,有一些地图其实真正做到了大空间上的垂直上下,可以从平地一路跳到谷底的那种,而且站在谷口真的可以望到谷底;这种感受加强了玩家对整个世界纵深感的理解。可以感受到 FS 社即使在 DLC 中也还在不断尝试新的机制和玩法,若能吸收本次的失败经验,下次应该会更好。

《动物井》Animal Well

可以说是今年年度最喜欢的独立游戏,无论是随着解谜逐渐展开的世界层还是它33mb 的大小都让人很着迷。很多地方以为是超硬核考验手残,然而和同事们一起玩了后,发现无论怎么玩都能有各种各样的解法这点真的很有意思!到真结局其实都很满意,有那么一点不太喜欢的是需要社群解谜之后的部分,没有了前期通过自己的探索慢慢发现世界真相的那种顿悟感。很怨念它没有在 TGA 上拿到任何奖项!

《月下之癫》Lunacid

很难评价我到底是为何喜欢它……甚至早期还翻译了一点游戏中的文献。现在想来是这个游戏世界观的塑造让我感觉很完整,你像一个异乡人一般在这个些许古怪又破败的世界中进行探索。武器法术也很多,有很多都很有意思,建议各位玩的话都试一试。

这个游戏虽然画面简陋但探索世界的体验真的很好,很少有这样的游戏会让我对它的世界印象如此深刻。它的地图战斗要素不强,也没有特别坑人的怪,所以我能够很沉浸地在其中“散步”。世界中的一草一木都是有说法的,甚至连路边的老鼠都有可爱的对话。(需要获得某法术后才能听懂。) 玩完后才意识到所有怪的布局都是和地图环环相扣的,正因为有这样的地图才有这样的生物存在。怪、武器和法术也有对应,有一些怪用某些武器/法术时会有奇效,因此在平时探图时使用灵活使用武器、法术也会带来新鲜体验。地图方面,每一个区块的风格差异也很明显,能轻松记住特点,特别喜欢有着 Jotunn 漫步的血海、吸血鬼古堡和大图书馆,妖精森林也很喜欢。很多关于世界观输出的描述都藏在了物品、武器、和法术的描述里,如果不仔细查看很容易错过。

有时候很难总结这种“世界观塑造”游戏究竟是哪一种类型,甚至我一时半会能想到的类似游戏竟然只有《空洞骑士》,黑魂和《雨世界》。想要更多的这种“异世界探索模拟器”游戏啊。

《终焉的莉莉》Ender Lilies

披着二次元画风的皮,本质还是较为硬核的类银/恶魔城游戏。对手残党整体来说比较友好,感觉就后期略难一些;地图配置上有少许不合理的设置,有一些 boss 战比较出彩。比较喜欢的是它的角色刻画和氛围感的塑造,有一些没有点破的角色之间的描写很喜欢。但因为描述过于碎片化+本地化上的失误,再加上普通结局出现得过早,很多人甚至没有理解整个游戏到底在讲什么故事。

mili 写的 bgm 真的太加分了……

《缄默祸运》Mouthwashing

精而短的重叙事的游戏,游戏性一般,节奏尚可,有一些非常意味不明和意识流的描写,感觉制作组也许受到了 EVA 影响?个人评价是“一部以游戏形式呈现的小众 cult 电影”。对角色的刻画有好有坏,是有很大脑补空间的游戏。

不知为何超火,可能是因为设定看起来太有噱头了吧。后来还玩了前传《how fish is made》,因为其中包含了一段 Mouthwashing 角色的个人独白。评价是……对我来说太哲学了!!

《Garden Galaxy》

今年最长挂机游戏。非常可爱的放置型装饰小游戏+一定的抽卡(家具)要素,很上头。经常在工作的时候挂着。

《渔帆暗涌》

去年开始玩,今年通关了。叙事比较传统美式克系跑团感,但结局的演出很震撼。

《九日》

一边骂一边夸的佳作。可以说是个人的今年最佳了。

战斗方面有一个受只狼影响的”弹反“机制,对敌人进行弹反后积攒气槽然后长按贴符爆炸,是那种初期感觉很难上手,一旦上手和沉浸进去后,体验逐渐变好的攻击模式。打比较有节奏的 boss 时熟用弹反会非常爽,尤其是最终 boss,最开始没有耐心打,打到后面几乎可以无伤大部分攻击和预判出招后,boss 对我说”看来你的一招一式中早已没有恐惧“真的特别感动……

当然也有不好的体验,大多数精英怪设计都很粪,有几个 boss 也是相同的问题,所有攻击都直接打你脸上,节奏完全打乱,有点为难而难感,根本来不及反应。怪物配置方面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且很影响剧情节奏:在明明是紧急时刻却同时需要你去搜查资料,放一堆怪;明明赶着要去救人,被一堆怪拦住,你死了还得重头再来……

地图方面虽然是类银类恶魔城,但基本上还是线性探索。在初期探图时就发现有收集要素,且有提示每个区域收集完成度,这点对舔图玩家非常友好。地图和地图之间的区别有,但整体上来说风格差异不大,有时候会有点迷路/想不起来自己在哪的感觉。(NPC 偶有引导,但不强。)而且有些地图如果探图顺序错了/没找到关闭陷阱的开关,探起来体验会真的很糟糕。

非常喜欢游戏中的文案和叙事。恰到好处的感情描写,没有多余的渲染。结局也很耐人寻味,感动的点也把握得很好,属于近几年玩过的中文笔力最好的游戏了,特别有人情味。很多地方再回顾的时候发现原来前后早有呼应,只是我未能察觉……真的很需要反复品味。

这部的 BGM 也写得很好,所有 boss 曲都特别能彰显出 boss 性格中的特点。而且还包含了一些角色刻画的小细节在里面,非常推荐大家去品品!!(虽然其中有一个 boss 很粪但是曲子写得很神……可恶,太会做音乐了吧!!)

其实个人感觉这部对我的文化输出可能比黑神话还多,没想到竟然通过游戏让我第一次对道教的哲学有了更深的思考。究竟何为道?”无为而治“并不是说不作为,而是让一切都顺其自然,不多做干涉。恰好家里最近遇到了我爸正强行试图延长我奶奶寿命的事情,在这个时候玩到这个游戏真的让我思考良多。活在梦境里,真的算真实的活着吗?坦然面对终结何尝又不是一种道。

谢谢。太阳要落山了。我们大道中再会。

推荐的影视、漫画作品

拾荒者统治Scavangers Reign

很符合我口味的,有点点小猎奇的异星生态动画剧集。早期的试播短片就很有意思,正剧制作精良且故事也讲得很完整,而且还是群像剧。如果喜欢黏菌、真菌和各种昆虫两爬类的可以一看!感觉很像是一个微观世界的放大版。而且也有一些比较细思极恐的精神影响的设定在。原本可能有第二季的结果被砍了,很是悲伤……

《中央公园效应》Central Park Effect

感觉是大多数观鸟爱好者都能找到共鸣的一部纪录片吧。自己的爱好时而招来不解的视线、以及为什么要坚持观鸟的种种原因、还有对鸟的狂热等等,在电影里不少细节都会让我会心一笑。在里面出现的观鸟者中,我最喜欢的是那位患了癌症的老奶奶。观鸟之于她已经不像是一种爱好,而是更深层面的一种……惯性,一种救赎。

因为是在城市中观鸟,也让我很羡慕纽约能够有中央公园这样的大尺度都市公园——上海的公园都太过破碎,而相对较大的又距离遥远。但随着观鸟体验的增加,这让我意识到其实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个/多个对于观鸟者来说的”中央公园“,它并不一定真的如同中央公园那么集中和庞大,但它给人带来的观鸟的快乐也是一样的。

结语

2024的作品推荐就差不多到这里了!

结果说是24年的年度总结,零零散散写完也已经3月了…(其实就是因为过年的时候没发就一直拖着没发了!)

2025年也要努力记录和继续坚持自己的爱好——

来自3月的鱼的呐喊!!

Continue Reading
All Articles
March 9, 2025
上海迪士尼能看什么鸟?
意外的地方观意外的鸟
© 2025 Nise
Comments (0)


Markdown is supported
Respond
Empty Placeholder
Be first to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