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早饭,向导已经在大堂中等待我们。植物园内的年轻向导大多数是在中科院的研究生,他们利用暑假时间过来打工。
西双版纳植物园分东区和西区两个大区,西区面积较小且人工景观较多,基本是各种景观植物和稀有植物的集中地;东区则保留了大量原始地貌的热带雨林。酒店本身位于西区,我们便先从西区开始。
开局自然是关于雨林现象“空中花园”的介绍。走在园中,高大的榕树上挤满了各式各样的附生植物,有巢蕨、槲蕨和天南星科植物等,都长成了令人羡慕的巨物。
提到热带植物,很多人都会想到下图的金鸟赫蕉和它的螺旋花序。它真正的花会从像鸟嘴的木质苞片里伸出来,只开一天,第二天就没了。
有一处的树根下长了很有趣的植物,它所有的叶片都完美的贴着树皮生长。这是天南星科崖角藤属植物的幼叶。若环境条件成熟,它就会逐渐长出二型叶,变得像我们熟知的天南星科植物(例:龟背竹)一样。
这里有独特的多花脆兰,下图这株正准备开花。和一般的兰花不同,它的花序笔直朝上,花也是向上开放。因为它是利用雨水来传粉的,花朵必须要正面接触到雨水,靠雨水打击让花粉团弹起,实现一套复杂的自花授粉机制注1。
这附近还遇到了不少巨大的马陆,它们也是西双版纳植物园独特的常客之:—三叶菌肢马陆。它和其他马陆一样也是森林重要的分解者,负责分解森林底层的落叶和腐烂的植物等。和它们的体型完全不符的是它们温柔的性格,只要不故意去捏它,可以说是人畜无害。光滑又有一点分量的凉凉手感备受大家喜爱,很适合在手中盘。(?)
接下来看到的两位都是怪里怪气的家伙:
左边是自然界少有的带黑色花朵的植物:箭根薯,它独特的花也让它获得了“Black Bat Flower”(黑蝙蝠花)的俗称。无论是那像蝴蝶翅膀一样的“花瓣”,还是那诡异的触须,其实都是它特化的苞片,它中间看起来像无花果一样的“果子”反而是它真正的花朵。
右边虽然地表部分我们不认识,但地下的部分却很多人听过:它就是魔芋家族的疣柄魔芋——就是我们经常吃的魔芋粉的那个魔芋。和知名度很高的巨花魔芋比起来,它的花就像是缩水版的,贴地开放,但味道也一样十分难以描述。向导形容是死鱼的味道,可惜季节不对,现在见不到它的花。
既然是阴生植物区,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凤梨科植物。水塔花算是花市也较为常见的一种凤梨,每当过年时售卖的“鸿运当头”其实就是水塔花。它正刚刚开始开花,隐约可见黄色的花蕊从花瓣间探出头来。
不知不觉我们就从室外园区走到了小小的室内园区,再次被这里随便乱长都能很美的鹿角蕨们震撼。真不愧是开挂区……
走廊的一角,柱子下方立了一小块讲解牌,配着一颗不太起眼的攀援兰科植物。仔细一看,才发现是香荚兰!这个名字听着可能有点陌生,但我们常吃的香草味冰激凌的“香草”正来源于它的种荚。值得一提的是,新鲜的香荚兰种荚并没有那迷人的香气,得经过一番加工后才能获得。
室内植物除了各种上面大名鼎鼎的香荚兰,也有很多蝴蝶兰。兰科是开花植物中第二大的科,他们的花朵极具特征:外面是3片萼片,内轮是3片花瓣,其中最下面那片花瓣往往会特化成一些特殊结构,如唇瓣。下图就画了下两种不同蝴蝶兰的花型,虽然有些部位形状不同,但结构还是完全一致的。
阴生园区门口还长着一棵叶下珠科的乔木:余甘子。这个名字听起来陌生,但它的果实“油柑”“滇橄榄”就耳熟多了。这边卖的滇橄榄乌龙原料就是它,可惜没能有空品尝一下。
从阴生植物园出来,迎面看到的就是热带风光十足的景色。王莲池无论是夜晚还是晴天看都别有一番风味。
之前一直有点奇怪,明明随便拿什么本地物种都能当植物园招牌的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为什么会选择王莲这么一个外来物种,作为一个标志打卡点。向导解释说西双版纳植物园1963年开始引种王莲,是中国引种和培育王莲起步最早的植物园之一,其实除了王棕附近的王莲池外,整个园区其他水域也经常能见到王莲。对于植物园来说,王莲也算是一个见证了植物园发展历史的物种,算是活招牌了。
植物园一共有种植3种王莲,包括2种原生种“克鲁兹王莲”(Victoria amazonica)和“亚马逊王莲”(Victoria cruziana),还有两者的杂交种'Longwood'。三者的区别还是相当明显的:
结合上面的特征大家可以猜猜下面的是哪一种 XD👇
王莲的叶子结构十分有特色,BBC 的纪录片里也解释过一二。布满尖刺的叶脉一是起到了御敌和争夺地盘的作用注2;二则像钢结构一样,中空的网状叶脉支撑起了巨大的叶片,提供了浮力。这也是为什么王莲叶片上能负重的原因。它叶缘的缺口是为了快速排出留在叶片上的雨水,叶子上的气孔也起到了一个吸水的作用。
在靠近岸边的浅水区域还可以见到2种睡莲:齿叶睡莲和印度红睡莲。它们在整个园区都十分常见,并且一年四季开花不断。
棕榈园可以说是整个园区最具热带海岛风情的区域了。视线所及之处都是高大的棕榈科植物:有我们熟悉的椰子,也有刚刚提过的巨大的王棕。有意思的是西双版纳的气候虽然能供椰子生长,但它们结出来的果实并没有海边生长的椰子口感好。据说是海盐冲淡了椰子本身自带的酸味,所以才觉得甜?
棕榈科植物基本上有两大叶形:蒲扇型、羽状复叶型。我们熟知的椰子就是羽状复叶型,而蒲葵这类则是蒲扇型。下图三种棕榈科植物就很好地代表了不同叶形。
草地上有时能见到倒下的棕榈。大部分棕榈开花结果后便会死亡,所以园方会及时割倒清理。棕榈看起来像树一样挺拔,但它其实并不是木本植物。倒下的棕榈可以清晰地看见它内部的纤维,质地非常松软。虽然无法用作木材,但其中有一些种类它们的纤维可以被拿去制成棕绳。
在所有的棕榈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恐怕还是董棕(Caryota urens)。它们极具特色的叶子在阳光下看着闪闪发光,其巨大的体型让人想起蕨类和铁树还在称霸地球的远古时代。虽然是东南亚热带常见树种,但在中国也只有云南南部有少量分布,因此十分珍贵。同时和上述“棕榈开花结果就会死”不同,董棕就是一个反例注3:它一生可以数次开花结果,但每一次开花都会耗费巨大的养分。
在棕榈园中还有一些和棕榈息息相关的小生命:下左图是入侵园内的红棕象甲,对棕榈造成了一定威胁,因此园内到处都能看到这样的诱捕器。下右图则是第一天晚上夜观时也见到的棕雨燕的巢穴。
棕榈园的边缘林地虽然没有挂讲解牌,但也种了不少的树木。下左图的植物有一个奇怪的俗名:“绒果腊肠”,第一次听的时候我还以为我听错了,结果回来一查还真的是。正式名称是绒果决明,其俗名是来源于它长了毛的、像腊肠一样的豆荚。据说它的花也很美,春天开满树的粉色花朵,经常让人误以为是樱花。
下侧右图则是一片海南黄檀的人造林。在植物园内黄檀的人造林不少,该说豆科在热带都很适应吗……
一进到树木园就感觉气温比外面低了好几度,茂盛的树冠遮天蔽日,确实是个乘凉的好地方。这里也是众多游客大部队扎堆之处,虽然凉快,但其他导游的大喇叭实在是令人烦躁,只能快速离开。
树木园内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众多的高山榕和绞杀榕,园方将他们的气生根导入竹管中进行牵引,等长成后砍开竹管,气生根便长成了垂直支柱的模样。
园内有好几处震撼的绞杀榕景观。鸟带来了榕树的种子落在了宿主树上,榕树自上而下慢慢绞杀宿主,其过程可能持续数年或数十年,一种缓慢的窒息死亡。下图左侧照片就是绞杀进行时,宿主已经慢慢被包住了。最后如果宿主完全被绞杀,它会死亡,榕树会变成一棵下面有空洞的树。下图右侧就是一棵宿主已经死亡的绞杀榕,因为失去了核心的支撑,榕树的树干倒了下来,但依然还萌发出生命……
如果说要选一种植物作为奇花异卉园的明星担当,那肯定是跳舞草。跳舞草是一种豆科植物,它的侧生小叶对震动特别敏感,一旦有震动(声波/风)就会上下摆动或是旋转。为了让游客们一览它舞动的样子,各个导游团到这里就开始狂放傣族劲爆舞曲。我不知道跳舞草心情如何,但如果它会说话估计要觉得吵死了。
既然是奇花异卉园自然是少不了各种各样神奇的花卉,大多数都还是园艺中比较常见但冷门的品种。
馆里搞了一个小小的玻璃温室收集了各种食虫植物,包括捕虫堇、瓶子草、猪笼草、狸藻等。因为种类繁多,就不一一介绍了。不得不说这儿的食虫植物状态都好好啊……
奇异的花花草草之后,还有一些奇异的果实:
神秘果:很可惜现在没有结果,但它的果实可以改变人类的味觉。如果在半小时之内食用奇异果的果实后再吃别的酸味水果,酸的水果会变成甜的。其原理是它内含的水果蛋白可以和水果酸起化学反应。
箭毒羊角拗:右侧这个看起来像衣架一样的不是树枝,正是它的果实。它是来自非洲的剧毒植物,蓇葖果狭长似棒状,成熟后会裂开,种子会从里面顺丰飘走。它的花也是非常抽象,长得像从树上垂下的黄色面条一样。
奇花异卉园里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树,比如树干上长满刺的美丽异木棉、世界上最轻的轻木,还有长成巨物的橡皮树。轻木竟然是锦葵科的!一想到这么高、这么大的树竟然是一棵锦葵就觉得有些惊讶。橡皮树虽然作为观叶植物比较出名,但它正式学名是印度榕,因此也可以长成榕树的规模。
即使是常见如芭蕉和竹芋,也有属于自己的小亮点。左边的芭蕉花序已经非常长了,因为它会不断在花序最底下(顶部)开花;右边的竹芋则在阳光下叶子背面会有颜色变化:既能显示紫色,也能显示绿色。
如果不是游客太多的话这里倒是非常值得一逛!没能仔细看看食虫植物的小温室有点可惜……
抵达百花园的时候已经接近正午,太阳火辣辣的,这段基本上以快速乘游览车掠过。
除了昨天看到的花之外,基本上还在盛开的就只有鸡蛋花了。园内有各种花色的,还有栽培细叶的小型盆栽品种。
红花玉蕊(下图)长长的花序像气生根一样垂了满树,仔细一看有不少开完的花已经开始结果了。它的名字来源于它的花,开花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一条花序上绽放了很多红色小烟花,而花心则是绿色的花蕊。
远处的盾柱木也结果了。它的荚果带翅,因此也有“双翼豆”的别称。豆科植物的种荚长得千奇百怪,很是有趣。
从百花园坐接驳车来到藤本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藤本园的长廊。气生根从爬架上垂了下来,细碎的光打在上面,枝条随风轻轻摇曳,很是清爽。
在缠绕的藤蔓之间,也有不少小生物利用它安居。有一只蜘蛛竟然织了一张精美的网,上面粘了片叶子,自己利用叶子的隆起躲在叶片下面……真是精妙的设计。
藤本园的连廊一处还放了告示牌,提示游客这里还有大壁虎,然而在这里呆了好几天都没能见到。偶尔会有领角鸮跑到藤本园来睡觉,还怪可爱的。
园里种植了不少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藤蔓植物。下图两者虽然看起来有些相似,实际上左边的北美钩吻是剧毒植物;右边的酸叶胶藤虽然是夹竹桃科的,但在西双版纳它的叶子可以做成一道美味的凉拌菜注4。现场向导撇了一片让我们尝尝,确实有股清爽的酸味。
另一组“看起来能吃”和“真的能吃”的组合。左边的“葡萄”其实是大果五味子还未成熟的果实。右边则是西番莲的果实——大家更耳熟能详的名字是“百香果”。查了下资料大果五味子甚至是国二,这几年植物园还做了不少该种野外回归的工作注5。西番莲那边则是版纳植物园和当地村庄合作,培育了不少新品种注6。
藤本园当下的一些颜值担当都开得轰轰烈烈。左边的是红萼龙吐珠,确实如名字所说,红色的花萼像龙吐出的信子。右边则是蓼科植物的珊瑚藤,开得满墙都是,十分壮观。
提到藤本植物,就不得不提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豆荚的榼藤。它的荚果可以长达1米,而且是螺旋型的。种荚和种子均含皂素,可以作为肥皂的替代品。它的种子尺寸也很惊人,拿在手上仿佛握着鹅卵石一般。
藤本园还专门辟了一大片区域来种植马兜铃科的植物,不仅收录了一些本土物种,也引种了很多国外的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花一直是该属最大的特点,它有趣的构造可以困住授粉的昆虫,可谓形式多样的“虫虫监狱”。可惜我们来的时节花基本上花期已过,只有零星几种马兜铃还在开花。
在众多马兜铃科植物之间,有一种珍贵的凤蝶幼虫栖息在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裳凤蝶(Troides aeacus)以铜壁关关木通(Isotrema tongbiguanense)作为寄主,在上面繁育着一代又一代。有意思的是上面还不止住了金裳凤蝶的幼虫,还有别的凤蝶幼虫也以这棵马兜铃为食。金裳凤蝶的幼虫尺寸之大着实让我吃惊(见下图对比),乍一看都接近天蚕蛾科幼虫的体型了——不愧是中国最大的蝴蝶啊!
这里最有名的一棵还得是那棵英国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于1986年种下的第一棵望天树,如今真的是一棵大树了。之后很多名人纷纷效仿,导致这块园区种了不少龙脑香科的巨树,一到季节地上全都是羽毛状的果实,颇受游客喜欢。
其他还有一些名声响亮的树:炮弹树、槟榔青、海红豆等。然而炮弹树并不会真的果实炸裂注7,唯一的危险只是果实落下的时候因为树太高容易砸伤人;槟榔青也只是因为它是槟榔青属,并不会结摈榔;唯有看起来最无害的海红豆(相思豆),其红色的果实(下右图)反而最为致命。
高大的树上还吸引了好多黄猄蚁来筑巢,他们的叶巢在树上像一个个小球一样吊着,很是可爱。
国树国花园,如其名所示,种植了些相对适应热带环境的国花国树:在园里屡屡出镜的洋金凤,是加勒比岛巴巴多斯的国花;和之前提到的绒果决明同属的腊肠树,是泰国的果树;大家熟悉的茉莉,是菲律宾的国花;自然也少不了最出名的菩提树,即印度的国树……
在这之中鸡冠刺桐因为其独特的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它的蝶形花冠和鲜艳的红色确实真的很像鸡冠!是阿根廷的国花。
逛完国树国花园,西区的游览也结束了。此时已经接近中午,我们虽然有观光车接驳,但也走得有些疲惫。虽说西区“小”,但实际上因为景观植物密度极高,走起来还是相当花时间的。
坐在候车区等着去东区的车,突然一抹金色从我们眼前掠过。是金裳凤蝶的成虫。它的体型之大让它看起来更像是翅膀带着金色的黑鸟,巨大,但又无比轻盈。
一边乘凉,我们一边感叹着凤蝶之美,植物园东区的行程即将拉开序幕……
+TBC+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导赏图鉴》
注1:多花脆兰的雨水传粉绝技
注2:王莲用刺扫荡其他水生植物——BBC纪录片《绿色星球》片段 13:00
注3:奇树董棕的故事
注4:野生食用植物——酸叶胶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