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成功推到铜蓝鶲和红翅绿鸠!

红翅绿鸠 Treron sieboldii
因为太高有一阵只能看到屁股。

红翅绿鸠一出来就开始在树顶认真干饭,狂吃枫香嫩叶和花芽。(它和在印尼看到的灰颊绿鸠很像呢!)它圆润的体型压弯了枫香树枝,看着它在树枝上挪动时摇摇欲坠的样子,真是很有分量啊哈哈哈。

一群灰喜鹊悄然而至,不怀好意地落在了周围的树上。有一只灰喜鹊直接落在了它上方的树枝,紧紧地盯着它看。绿咕咕似乎还未察觉,依然专注地啄食着。我们在下方大呼不妙,下一秒就看到它被灰喜鹊揍了几下。周围的灰喜鹊也都叽叽喳喳地在起哄。绿咕咕一脸懵逼,胡乱地扇了2下翅膀躲进了树叶之中。想必它小小的脑袋里一定是大大的问号:“我在干饭呢怎么被揍了?!”

据说这只绿咕咕前两天因为在树冠太明显还差点被游隼攻击了。这两天世纪公园的凤头鹰也开始筑巢了,在公园观鸟期间也看到了隼,真是有点担心咕咕的安危啊。

另一边的铜蓝鶲因为美丽的体色吸引了众多老法师和观鸟人在它下方驻足。连一些路人都因为我们一圈人围在树下而好奇询问。铜蓝鶲在上海很不常见,每年迁徙季节都只有一两只记录,且都是雄鸟。每次的停留时间大概不过一周。

铜蓝鹟 Eumyias thalassinus
铜蓝鹟下面的人们。

今天人多,老法师凑太近,小家伙一直在移动,旁边的观鸟人也抱怨“追太近了。”我隔着很远靠相机和望远镜观察,没想到铜蓝鶲竟然很给面子地飞到了我头顶上的树枝,之后又在旁边的小树上逗留了一会。看它羽毛状态还不错,但是一直被人围着好像也没怎么进食,这个季节虫也不多,还是希望它能休息好继续迁徙啊。

今天还看到了家燕,在湖的上空盘旋。哪哪都能看到小鸟们在觅食——黑尾蜡嘴雀在吃水杉的嫩芽,柳莺在啄食柳树的新叶,大山雀连花带叶地在红叶李上觅食,白腹鸫和乌鸫在落叶堆里寻宝。春天真是小鸟快乐干饭的季节w

黄腰柳莺在啄食柳树的嫩芽。
黑尾蜡嘴雀,今天看到好几次都是小群活动。
烤串师傅你怎么这么可爱呀!?
很圆的白腹鸫。

上一次看到白腹鸫,它们和乌鸫似乎还很不对付,今天看到的白腹鸫都和乌鸫友好相处,一起在落叶堆里翻各种吃的。

附上这次的视频记录!

🎞️

这两天世纪公园十分精彩,昨天有黑翅长脚鹬盘旋,今早又有人看到丘鹬,还有一只红角鸮的记录。虽然那只红角鸮被怀疑是保安放生的,不排除是人工饲养个体;如果真的是人工饲养个体的话,估计野化会很难啊……

昨天在世纪公园的黑翅长脚鹬其实并未停留,因为公园的湖没有合适的落脚点,唯一的一小片芦苇在普通秧鸡离开后被修了,能落下的水岸边则挤满了人。最后这群黑翅长脚鹬盘旋了半天还是离开了。上海能够让水鸟停留的地方除了郊区的滩涂就只有鱼塘农田,但如今连大块的农田都十分少见了。(后续:有零星几只在世纪公园略作休息了,结果还被原住民黑水鸡打了。)

这两天在地图上搜寻,发现家附近倒还是有一些水田,然而观鸟记录中心上完全没有记录,这附近就像是黑洞一样 XD 住在附近的大佬倒是5天前更新了一笔自留地记录,这里竟然还有大斑啄木鸟!世纪公园虽然有啄木鸟,但是我目前只见到过斑姬啄木鸟。公园也太吵了,完全听不到啄木鸟的啄木声。希望之后能多探索一下家附近的区域!

4.5世纪公园再探

顺路经过小探一下,然而我低估了清明假期的人流——……

人太多了吧!!!

之前白腹鸫活跃的草地上全都是人和帐篷,走到哪都是人声,逛得我很吃力。只在梅园略走了一下,还好还是有一些可爱的收获。

今天感觉像是小型鸟类演唱会,大家都在树上叽叽喳喳。又见到了红头长尾山雀,此次依然没有拿下正脸!

红头长尾山雀在枝头鸣唱。难得的安静时间。

它鸣唱的时候会停下来,正好让我拍上一张照片,然后跳到下一个枝头继续唱一句。这点还蛮可爱的。

另一边,雷厉风行地一边唱一边快速移动的就是大山雀了,而且我注意到它唱歌时眼睛还在不停搜索,还在枝头搜寻食物,唱两句就停下来啄一口梅子。

比较意外的是听到了黄腰柳莺的鸣唱!!特别婉转又好听,每个句子很长,尾音带着嘀嘀嘀嘀的连续快速短叫。黄腰柳莺虽然也是我逐渐熟悉了的柳莺,但在一整个冬天它都相当安静。我理解鸣唱主要是为了求偶,有点好奇,在冬天它并不会进行鸣唱练习吗?

红胁蓝尾鸲的雌鸟也来凑热闹,但它并不鸣唱,只是在梅园枝头来回飞舞。

红胁蓝尾鸲 ♀

远处还看到了老朋友白腹鸫,让我松了一口气,还以为它被人群吓跑了呢。

草地上的白腹鸫

路过了老法师们蹲守的凤头鹰的巢,举起望远镜观察了一下亲鸟和雏们都不在,真是太好了。希望能尽快顺利离巢,远离人类的视线吧。

第一次观察到凤头鹰的巢,比常见的鸟巢要大好多,大概直径50cm左右。上面除了树枝还夹杂了很多落叶,看起来是直接取材自香樟树。

春色浪漫,其实比起大家趋之若鹜的樱花,我反而更喜欢在桃树下生长的「野花」。二月兰今年又是如期开放,但可能因为公园有人打理,并未成片。即使是星星点点地在梅园间点缀,也很有韵味了。

最后在离开时遇到一只极近的夜师傅,自从观鸟次数增多后反而没怎么观察记录了。夜师傅其实抛开它略滑稽的移动方式,整体的颜值还是相当高的……?

后续

  • 3月29日,现场其实真的人特别多,下午太阳好的时候几乎是二十几个人在树下围着鸟转。人群来回移动,把林子里的草也踩平了,公园的景观工作人员也很是困扰。后来看社交媒体才发现我去的那天算是人流最少的一天,之后几天鸟下面都围得水泄不通,公园工作人员只好请人离开。

  • 4月5日,绿咕咕已经踏上了迁徙的旅途。铜蓝鹟也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去身影。而老法师们又开始了新一轮“打鸟”,这次是在凤头鹰的巢附近蹲守。幸运的是凤头鹰幼鸟已经出巢,未造成太多干扰。

  • 4月7日,一窝红头长尾山雀的幼雏出巢。有鸟友看到一堆老「法师」围在幼雏周围拍摄,甚至严重干扰了亲鸟的喂食。有法师还扬言要掏鸟以获取更好的机位,但未能得逞。

到底该如何观鸟?

之前也有特地为某种鸟去推鸟的经历,比如勺嘴鹬、仙八色鸫等,但都是佛系观鸟,随缘遇到很高兴,没见到的话其他小鸟也很精彩。但这次在推到鸟的兴奋散去之前,当时那种所有人都盯着一只鸟的古怪感就让我感觉有点不自在。铜蓝鹟所在的杉树林里其实当时还有各种其他小鸟,我还看到了黄腰柳莺啄食柳树嫩芽,挺意外的。然而所有人眼里都只有那抹灵动的蓝色,对其他鸟视而不见。观鸟的人群里有严格遵守距离的,也有紧紧逼着鸟的,既有大声吹嘘自己声诱的、也有谴责用手电拍猫头鹰的。很难评论这其中的行为有绝对的对和绝对的错,但大家围着一只鸟群聚站在树下,步步逼近——这好像和我所喜欢的观鸟不太一样。象友说这样的感受就好像“围猎”,说得真是太对了。

我希望我和鸟的关系就是萍水相逢,鸟和我都只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有缘见到就好。虽然可能会错失清晰的记录,但和它的相遇已经是宝贵的体验。观鸟观鸟,本质是在『观』而并非『出片』,应尽量不对鸟造成过多干扰。

还是很怀念第一次在西双版纳看到的那只角鸮,它在盛夏的中午缓缓抬起眼看了看树下惊呼的两脚兽,又沉沉地在一堆小鸟报警声中睡去。在它的眼里,我和身边聒噪的小小报警器们并没有区别——我们都只是那苍绿树荫下的生灵罢了。

Continue Reading
All Articles
March 10, 2025
迟到的2024总结
为什么会有人拖到3月才发去年的年终总结啊?!
© 2025 N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