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海獭和白鼬一直邀请我和莱特来泉州玩,终于在4月下旬有机会可以四人成行!想着既然来了泉州,要不顺便去观个鸟爬个山吧,于是便有了本次各种搞(坎)(坷)的旅行。

在机场还在担心找不到朋友,结果在出口就看到他们拉着超大的红底黄字横幅「热烈欢迎鱼鱼莱特莅临指导! 笑死 ww 感谢二位的热烈欢迎!!

一路开着车,我们来到了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石狮湿地公园。一下车,就感受到了南方特有的那种湿热的气氛,太阳此时还未发力,但人已经开始变得黏黏的了。

石狮湿地公园的荷塘寻觅

刚踏入公园,就被一阵鸟鸣包围了。到处都是活跃的鹎鹎在枝头上跳来跳去。这里的鹎鹎主要是白喉红臀鹎和白头鹎。虽然叫白喉红臀鹎,但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红色腹部与橙黄色腹部的个体差异,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橙黄色腹部的是幼鸟,而成鸟则有红色腹部。

在枝头很乖巧的白喉红臀鹎。
老朋友乌鸫,但感觉这里的乌鸫好大?

这里的大山雀唱着和上海完全不一样的调子,听起来像是↓↑↓↑↓↑的节奏,一开始听到时都有点无法确认,直到亲眼看到唱歌的本尊。不知道这是否也算是一种地方方言?

远处还有另一位歌手站在枝头上高鸣——以小小的身躯发出惊人的声音。黄腹山鹪莺重复着一个固定的曲调,持续鸣唱了一分多钟都没有歇气。大家站在杉树下默默听它鸣唱,一边小声哼着它的调子。

放声歌唱的黄腹山鹪莺 Prinia flaviventris

这个湿地公园很有意思,南侧的入口是一片人工景观公园,但北侧一大片都是荷塘和农田。公园入口的牌子上告诉我们这里有黑翅长脚鹬,我还半信半疑。举起望远镜朝远处的农田看去,哎呀,那些移动的小点竟然都是鸻鹬!

树影之间,黑翅长脚鹬和其他鹬鹬们在农田里悠然觅食。

因为距离有点远,我们便决定开车去中间的农田区域。类似小溪的水系景观在上海也有,但在这里肆意生长、遮盖水面的植物给人感觉很有生命力。(如果是上海估计早就被修掉啦!) 也是在这里看到了第一只黑脸噪鹛,之后它们“diudiudiu”的魔性叫声会一直萦绕在耳畔……

驱车来到了农田中央的小路,车在路上来来往往,鹬鹬们却不为所动地在超级近的地方觅食,最近的几只距离我们可能也就2-30米。我和莱特都十分震撼——在上海离鸟50米左右停车开门,鸟就被惊飞了。该说不愧是泉州吗,连鸟都如此松弛……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不少黑翅长脚鹬,大约2~30只的样子。黑翅长脚鹬不愧是水鸟中颜值较高的存在,它们黑、白、红的配色透露着简约和高级,而在荷塘中优雅觅食的高挑身影更是加分。我们拿着望远镜蹲在地上细细观察,只见黑翅长脚鹬每踏出一步便低头往水里探一下,抬头后细细品味喙中的战利品几秒钟,又继续前进。它的步伐稳定,不快不慢。优雅,实在是优雅!

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头部的黑色是个体差异。
这两只吃着吃着还打起来了,右边那只自顾自地跑了 w

道路另一边的荷塘里一小群水鸟扑扇着翅膀落在了塘中央,是一群林鹬!乍一看和白腰草鹬有点相似,但身上的斑点更多且有一道白色眉纹。和泽鹬相比它们的喙会更短一些,整体也比较短圆。

林鹬 Tringa glareola

左边的稻田里,在新长出来的禾苗间勤快干饭的是尖尾滨鹬。它的繁殖羽特征明显:红头,下胸部的羽毛都是一个个小小的 V 字斑,可以和长相相似的长趾滨鹬区分开。

尖尾滨鹬 Calidris acuminata

眼尖的莱特还看到田埂的灌木上有不认识的小鸟在跳动。一开始没能认出是什么,但一看到鹡鸰科特有的上下摆尾的动作便认出来了:这是一只黄鹡鸰

这只个体应该是一只幼鸟向成鸟过渡的亚成个体,仍保留部分幼鸟特征。等到成年后肚子就变成全黄色啦!

黄鹡鸰 Motacilla tschutschensis

在荷塘看水鸟就像是找不同一样,得一只只观察,有时候就会有不一样的家伙混在其中。我突然发现那群林鹬中有两只特别红的小家伙。用相机拍摄后一看,果然是另一种鹬:弯嘴滨鹬。它们的繁殖羽颜色鲜艳,整个头到下胸部都是铁锈红色。和林鹬对比可以看出其喙部的轻微下弯,这正是它们的名称由来。

弯嘴滨鹬 Calidris ferruginea
水边自然是永远少不了我们的老朋友大白鹭。
自己跳出塘被晒熟的小龙虾……?
老朋友黑领椋鸟,在这里相当常见。

石狮湿地公园的荷塘和农田,查了下是特地保留了原来就有的基本农田。这种人工景观与基本农田的模式还挺新鲜,且荷塘和迁徙鸟类觅食不会有太大的冲突。在泉州的另一个鸟点山腰盐场,也是类似的情况:本身盐场可作为旅游打卡点,且经营模式没有人鸟冲突,在满足农民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水鸟提供了歇息之地。在大多数中国沿海滩涂退化的当下,迁徙水鸟都逐渐转移到了类似环境的水田;而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这样的水田也在继续减少。上海还有几处保留着完整的基本农田,不知以后能否参考这样的模式?若是农田能够同时获得观鸟与作物的双重收益,我想应该也是一件好事吧……

一片岁月静好的荷塘。——莱特 摄影

在荷塘猛猛加新后,眼看着也到了饭点,太阳已经开始炙烤大地了。海獭和白鼬都还没吃早饭,我们便转去去附近的小餐馆先解决午饭问题。

吃饭的馆子12点了还没什么人,老板一家还在悠闲地吃着午饭。我们点菜,老板娘手写下菜单,便开始着手炒起饭来。厨台很长,但收拾得很整齐,好几个锅子还炖着各种口味的牛肉、汤等。坐着稍等片刻后,热气腾腾的菜便端了上来。事后才回想起来,似乎很久没有在这么家常的餐厅吃过饭了——没有扫码点单、没有美团优惠券、没有被平台和大数据绑架的朴实的小餐厅。

突然很想吃蛋炒饭……
这里的面是咖喱的,好神奇。右下角的牛肉羹汤有一种清爽的鲜美味道。
店门口的车看起来身残志坚……或者是真的残了?

泉州湾河口湿地,但是退潮

吃完饭因为还心心念念这附近的海滩,朋友便载着我们又去了石狮湿地公园附近的泉州湾河口湿地。抵达的时候我们都大眼瞪小眼,正值退潮,大桥下裸露的滩涂退出去一公里远,远处的水鸟在中午的热浪下像抖动的白色像素块。

灰褐色的滩涂上看起来毫无生机,然而自从观鸟后我就再也不会这么说了。定睛搜寻,果然滩涂上星星点点地栖着些水鸟。仔细一看有些身披黄黑色斑驳羽毛的短嘴小鸟,回来一查,是金斑鸻

金斑鸻 Pluvialis fulva

滩涂上还有一些配色鲜明的黑色小鸟,我们以为是另一种鸻鹬,实际上这是披着繁殖羽的金斑鸻。差距也太大了吧!鸻鹬繁殖羽和非繁殖羽状态真的判若两鸟……

虽然有点难以想象,但它的繁殖地点实际上是北极苔原地带。一想到这么小的鸟竟然接下来要不吃不喝踏上前往北极之旅,就很震撼。

金斑鸻 繁殖羽状态

远处的小水坑里似乎有一群还没走的鸭子,太远了看不清,遂放弃。滩涂近处倒是有不少小生物在活动,弹涂鱼和招潮蟹爬来爬去,好不快活。

因为观察距离太远,我们又开车往前走了一段,到了湾口。湾口倒是有不少水鸟栖息,我掏出了单筒望远镜架好,并调整好了手机支架。手机支架果然十分方便!大家都不用挨个调整目镜就可以看清了。然而好景不长,刚看了没多久,鸻鹬们就随着逐渐上涨的潮水飞到了单筒无法捕捉的远处。好在是接着手机,这次终于记录下了一些通过单筒望远镜拍摄的照片!

这边的青脚鹬数量还真不少,加上远处的估计有20到30只。在上海我基本上都只见过形单影只的……

青脚鹬 Tringa nebularia
不知为何像人一样站在水里的池师傅。
披上了繁殖羽的白师傅。这里的白鹭特别多。

眼看着水鸟飞走,风太大,我们也准备撤退了。海獭酱已经被晒得有点受不了而在车上休息。所以说,为什么4月的泉州会这么热啊——

经历了40分钟左右车程后,在热浪下十分狼狈的我们终于抵达了海獭和白鼬的温馨小居,迎接我们的是一黑一白俩小可爱:克总和奇犽。克总几乎不怎么害怕陌生人,很快就开始碰瓷行为;奇犽相对更愿意和人保持距离,但总的来说它们俩还是十分欢迎我们的。(海獭:有时候来客人后他们俩都不太出来,看得出来是很喜欢你们呢。谢谢奇犽和克总赏脸!)

大佬姿势倚靠在猫草盒的克总。
貌美如花的奇犽。

开上客厅的空调后,大家横七竖八地躺在了沙发上,睡醒后吃一碗凉爽的四果汤,还顺手撸一下猫,人生就是这么惬意。天气预报说傍晚有雨,本来大家想在家宅着打一下《分手厨房》,可惜 NS 手柄没电,最后变成了大家围观我玩《小小梦魇2》。

打完第一章已经是7点,我们4人磨磨蹭蹭地出门觅食。晚饭是港小爷海鲜集市火锅,我和莱特都是第一次吃这种一人锅,很是新奇。大家都各自点了不一样的汤底,莱特选了番茄,白鼬选了麻辣,海獭是沙茶,我的则是鸡汤。火锅的食材则是自助拿取,一盘可以供多人一起食用。我们拿了少许贝类、虾、牛肉等,我则因为喜好问题拿了大量蔬菜。(海獭:鱼鱼一直在吃蔬菜真的太自律了!我内心:不,实际上只是因为我不太吃贝类和海胆……)

大餐大餐!

事实证明这种单人小火锅的模式真的太适合 i 人了!满足社交需求的同时又不至于和朋友们争夺火锅食材。大家不语,只是一味狂吃。拿的食材里意外地最喜欢虾,新鲜的虾烫熟后真的非常鲜美。无论是虾肉、牛肉还是蛤蜊,配上店里自配的海鲜酱汁都很合适。响铃搭配鸡汤也十分美味,我忍不住偷吃了好多

食毕,外面下起了大雨,地上都积水不少。潮湿的空气中带着些许凉意,一扫中午的闷热。我们踩着水一路散步回家,到家时雨还淅淅沥沥未停。奔波了一天,吃饱喝足后困意袭来。和大家定好明天爬山要早起设定的闹钟后,我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TBC+

Continue Reading
All Articles
April 9, 2025
一些最近的世纪公园记录
美丽小鸟以及推鸟所引发的思考
May 11, 2025
松弛的泉州行(下)
4月泉州漫步下篇,基本上就是吃吃喝喝爬爬山看看鸟和肚子痛(?)
© 2025 N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