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的时候因为偷懒,买了一颗包在苔球里已经上好板的二岐鹿角蕨,没想到长着长着发现竟然是2颗苗种在了一起!过了一年以后这俩明显变得拥挤起来,小小的苔球已经住不下了。终于到了分株和重新上板时间!经历了一番艰难的挣扎和斗争后,决定把这次的上板记录写下来,也许之后还会再用到…
因为鹿角蕨在原生环境里是直接附生在大树的枝干上,人工环境下会将其包裹在苔球里种植在板上,模拟它原来的生长环境。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背板可供选择,比如最常见的碳化木板、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亚克力板、网格框和树皮等等。
以常见的背板为例,有以下一些特征:
-亚克力板十分美观 但很多款式不支持侧面绑线。
-杉木板最常见性价比最高,但如果不是碳化处理容易变黑。
-实木很美观很厚实,不过很重,南方湿度比较大的情况容易开裂。
-葡萄软木非常轻!就是价格也水涨船高……
甚至还有一些其他神秘的东西,总而言之只要能绑上去的东西其实都能种。(?)
在为鹿角蕨选择背板的时候其实还得考虑一下植物本身的情况!
以二岐鹿角蕨(园艺种)为例,它会有2种结构的叶子,一种是圆形/盾形的营养叶(俗称“脸”),一种是向外伸张到很长的孢子叶,孢子囊会长在叶片背后(俗称“手”)。很多情况下营养叶都会逐渐包住基质,有的品种还会长出像王冠一样的往上长的营养叶,所以到最后营养叶会变得有点高。这种时候一般采取左右横向绑线比较多,为了不伤到已经长出来的营养叶。
有时候如果营养叶已经颜值很高还得考虑从营养叶后面走线,做隐藏式捆绑。
如果是还没长出营养叶的小苗,相对来说横向和竖向的走线都没什么问题。有时候为了牢固,两个方向都绑也是 ok 的。但是小苗经常会有分不清芽点方向的问题,这一点在上板时要注意切记芽点朝上。
大多数挂板都会在板上预留出螺丝孔用来绑线固定鹿角蕨和苔球。螺丝的位置会决定你怎么走线。这次为鹿角蕨选择合适的板之前选的时候没注意,明明营养叶已经不小了结果还是选了上下竖向走线的亚克力板,最后不得不忍痛把营养叶剪小……(流泪
所以新手最好还是买预留螺丝孔比较多的或者是横向的!!
分株就是沿着每棵植株的脸,小心地把根系掰开,如果脸很完整要注意尽量不要太用力捏,不然脸很容易被捏坏。
然而!!我这两颗长得着实有点久了,而且苔球内的基质是泥巴,导致他们的根系牢牢缠在一起!最后不得已用剪刀剪开了 。otz
分开后根系上如果有附着泥土的话,如果拆不下来其实不用强行去掉。枯萎的营养叶可以适当修剪方便上板。
上板前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和道具!
半圆形容器:给苔球塑型用,尺寸大小应控制在板子的两个螺丝之间。(一般小苗的话14cm 苔球就够啦!)
小花盆:8cm 直径,之后预留给鹿角蕨的种植空间。如果是大一点的鹿角蕨可以用大点的盆。
毛毛虫水苔:泡湿备用,潮湿的水苔更容易捏成球形。
腐熟松鳞/缓释颗粒肥:少量,松鳞主要是增加基质的透气性。
保鲜膜:像我这样的菜鸟会用来给苔球固定形状……如果是熟练玩家可以不用!
鱼线/尼龙线:固定水苔用。鱼线的好处是美观,基本上看不出来,但很滑!!尼龙线对新手比较友好一点。
在上板开始之前记得要先上好板子上的螺丝钉!螺丝钉不要完全拧死,要留出绑线的余地。
先将保鲜膜附在半圆形容器内部。
将小花盆倒扣在容器中间。
开始添加湿水苔!建议尽量压紧!不然之后脱模太松会很悲剧……
加到快满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入一点松鳞和缓释肥,然后再覆上一层水苔,压压实!这样苔球就完成了!
苔球完成后将它倒翻过来扣在板上,注意一定要在2个螺丝钉中间。可以不用急着脱模,等水苔水分稍微沥掉一点再脱,比较容易定型。
拿掉容器脱模后在保鲜膜中间划一刀取出小花盆,中间的凹陷就是种植鹿角蕨的空间。
将鹿角蕨种植在苔球中间的凹陷中。不断添加水苔填补鹿角蕨和水苔之间的间隙。一边也可以把苔球的形状修得更圆一点。
开始上线!打一个死结然后套在螺丝钉上,以左一下右一下的方式缠绕固定。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绑完后在另一端打个死结就完成了。
最后用剪刀把鱼线压着的保鲜膜剪碎,小心地抽出来,一边适当填补水苔,修整苔球的形状。上板完成!
个人感觉难点就是绑线时控制苔球的形状……我做得太慢了,因为失败了好几次后期水苔里的水分已经跑掉不少,变得有点松散。
如果是新手,感觉自己做完的苔球不够稳固,可以用缠绕膜最后进行加固!在友友的建议下,我最后横着绑了2下。绑的时候要注意远离芽点!
很多人会注意到鹿角蕨的苔球上方有一个小盒子,那个是插式肥料盒!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一般是放缓释肥用。但因为我这次上板的时候已经加了肥料,所以最近就暂时用不上了……
其实这次也想试一下市面上的”懒人板“到底效果如何,对小苗和新手确实非常友好!我大概用5分钟就上完了一个鹿。而且它的设计很透气 ,就是价格贵了一些。不过实际上可能也会有一些问题,因为它中间那个孔留得很小,如果是脸很大而且长得不太标准的鹿,就不太适合用这个。
本来是打算写完就发的,结果因为各种事情耽搁,导致写完的时候都已经4月中了!正好可以补一个后续。
目前分株的2棵二岐都已经开始正常生长,发现懒人板在靠近鹿角蕨的部分水苔压得不够实,后期可能还得往里塞点水苔。至于缠绕膜,本来以为要等长出营养叶才能拆,结果友友和我说其实水苔浇过两次水就定型了,等过一阵子拆下来看看!
在这期间又受植物恶魔友友的蛊惑,买了一颗杉木板的立叶银鹿角蕨上板苗。和二岐完全不一样的厚实银叶让它看起来非常可爱,而且据说叶子直立性很好,期待它慢慢长大!
它的上板方法就是横竖都绑了鱼线,而且苔球是家里目前最大的一个!遇到这种小苗+大苔球的情况,浇水也不能太透,不然很容易闷根。目前它还在适应中,发现光线一强它的叶子就会卷曲,应该是失水现象。放在散光处2天又会慢慢弹回去 hhhh
提到浇水,不得不说一句不同种/不同状态下的鹿角蕨之间养护差异也非常大!二岐鹿角蕨虽然耐晒,但是夏天湿度过高很容易断”手“,浇水方式是快速浸泡完后挂起来沥干。立叶银因为叶子有白毛不能碰水,目前是小心地从顶上浇灌。无论哪种浇水方式都要注意不要让芽点遇水太久,不然很容易烂。
关于鹿角蕨的养护,还有太多我要逐渐摸索的东西,之后如果有新的心得也会记录在这里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