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游记含有部分昆虫和节肢动物的照片。如果害怕请谨慎观看。

植物园篇(下)回顾👈

💡

转眼就到了在西双版纳的最后一天了。经历了前一天晚上的惨烈空军后,清晨一大早和2个队友出来观鸟,抱着最后的希望赌一把。也许能看到什么呢!

清晨,大桥观鸟

清晨7点,不意外地又阴天了。没一会飘起了毛毛细雨,枝头上的黑影看着都是逆光。因为湿度很高,远一点的树林甚至还泛起了雨雾,看得我心里拔凉拔凉的。

好在观鸟之神还是有一些仁慈之心,经过一棵乔木的时候就听到鹎鹎们在树上闹腾,抬头观察发现有一个奇怪的身影混在其中——是黑冠黄鹎!(Rubigula flaviventris)下雨让它胸口的毛毛看起来有点乱乱的,头顶的黑冠倒还是很精神。

看惯了常见鹎鹎们的白脸蛋,感觉这位的配色尤其神秘。

雨雾越来越大,大桥附近也全都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雨雾之中,举起望远镜看了一圈,除了八哥和白喉红臀鹎外没有收获。不甘心的我走到了大桥另一端,发现电缆上停着2个嘴长长的身影:蓝须夜蜂虎!Nyctyornis athertoni

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蜂虎。蜂虎如名字所示一般,是捕食昆虫的鸟类。它们的捕食行为和翠鸟有些相似,看到有昆虫从附近经过便会腾空捕食,无论成功与否都会飞回原位站好。作为以颜值著称的佛法僧目的一员,蜂虎大多数都颜色艳丽。

即使隔着很远,在如此差的天气下,也可以感受到它鲜艳的体色。

远处突然响起嘹亮的鸣叫声,拿着镜头对过去,发现是红嘴蓝鹊。在南方非常常见的鸟类,在魔都却很少见。看起来很美,然而也是鸦科大佬的一员所以很凶(笑)

红嘴蓝鹊 Urocissa erythroryncha

雨雾稍小了一点,偶有其他鸟儿跳上枝头唱了一句又跳入林中,只有雨燕不知疲倦地飞来飞去。这里可以很清晰地看见小白腰雨燕的“白腰”。比起家燕我更喜欢雨燕的身形,犀利之中透着圆润,是被风眷顾的摸样。

大桥旁边的草地里也有动静,草丛里突然有一只白腰文鸟跳上小树枝,又消失在高高的草丛里。之前一直分不清斑文鸟和白腰文鸟的区别,这下两种都拍到了,放在一起看就很清晰!

旁边的豆科乔木上也有鸟跳来跳去,一开始以为是蓝喉拟啄木鸟,但感觉体型好像有点小,拍了一会突然意识到——是赤胸拟啄木鸟!(Psilopogon haemacephalus)赤胸拟啄木鸟是中国体型最小的拟啄木鸟,约15cm,也就和鹎鹎差不多。它也是爱吃果实的家伙,然而这附近没有树结果,它在这里干什么呢?

照片高糊了 hhh 但它的体色也很鲜艳的!冲撞感狠强的配色。

时间流逝,很快就到了早餐时间,我们沿着原路慢慢返回,路上又看了点虫。

有时候很吃惊版纳植物园里的虫密度,上图最右侧的巨大野蜜蜂巢,竟然就在酒店门口的树上。那边每天人来人往都无人注意到这里聚集着这么多的蜂,蜂也未受到人群影响,依然该干嘛干嘛。在这里人和自然总是以一种奇妙的距离共享同一空间,让我啧啧称奇。(放在大城市里肯定很快就被清理掉了。)

早餐的树果食堂,和植物园说再见

酒店旁边的树,看了3天,今天是最后一天了,竟然有些依依不舍。再也看不到小鸟扎堆吃饭了着实是一大憾事,今天就来回顾一下食堂的常客们吧。

干饭主力军依然是鹎鹎们。它们贪婪地啄食着树上的果实,集群出现。

鹊鸲也是清晨的常客。不过它似乎并不喜欢加入鹎鹎们的觅食大军,更多是在较远的地方大快朵颐。

鹊鸲,经常扎堆在酒店屋顶上聚集。

如果在果树上看到和鹎鹎们一起觅食但是体型略小一点的鸟,很大概率是长尾缝叶莺。只见长尾缝叶莺飞快又轻巧地在树上蹦蹦跳跳,吃完一根枝上的果实便跳去了下一根,像一阵绿色的迷你小旋风。

绣眼鸟自然也是不会缺席,云南据说有3种绣眼,分别是红胁/灰腹/暗绿绣眼鸟。然而它们跳的实在是太快,我只能默认我看到了暗绿吧……

因为太快而只留下模糊影像的绣眼鸟。

蓝喉拟啄木鸟真的是应了其他观鸟人说的,“植物园菜鸟”。头一天看感觉特别稀罕,之后几天几乎能在每一棵树的顶部见到它的身影。它魔性的叫声也深深印在了我的脑子里。

特别喜欢看鸟干饭,不同视角体验还完全不一样。站在树下就是看到毛茸茸的鸟屁股快速跳来跳去,鹎鹎们体型比绣眼和缝叶莺大1倍,在树枝上移动会产生晃动,小鸟们被震动得弹来弹去。 而且鹎鹎们干饭速度极快,站在树下就一直有吃完的果子落下,像下果子雨一样。在酒店的2楼走廊观看就是平视视角,可以很清晰地看见鸟儿们是如何快速移动的,品尝过一个点就去另一个枝头。“已品,下一个!”

除了鸟之外,松鼠也在植物园里非常常见,也是吃树果大军的常驻成员。可惜没能在这里见到植物园明星树鼩,也可能已经见到了但是因为看不清错过了。(侧目)

尾巴很细的松鼠,这里的松鼠应该是欧亚松鼠?

虫也在附近享受着花蜜。不少蝴蝶来访花,其中就有这个大个子:抱着花疯狂吸花蜜的美凤蝶。

美凤蝶 Papilio memnon ♂ 无尾型

享用完早餐后我们便冲去植物园小卖部(?)买了纪念品冰箱贴。西双版纳植物园的植物是如此精彩,然而文创纪念品是真的很少……(笑)努力一下啊!植物园!

10点来接机的司机准时在大堂等着我们。抱着一丝悲伤和遗憾,大量的满足,和些许的对未来的期待,和植物园说拜拜啦!

机场附近的古寨:曼丢

到了机场送走其他两位队友,我的航班在晚上,狐怕在下午,现在就躺平有点为时过早。我查了下发现机场附近有一个有点古朴的寨子好像还可以玩玩,和狐怕两人一拍即合,立刻存了行李打车过去看看。

到了寨子门口一股乡村的气息扑面而来,门口有2个大鱼塘都种满了荷花。

建筑也是真的很古朴,完全没怎么重建过的美,我仔细看了看发现大多数民宅都保留着原始的木结构,非常吃惊。给我们遇到真的了

整个寨子不大,基本上是多条带坡道的小路通往小山上,山顶是一个佛寺。一般的民居基本上是干栏式建筑,多为2层,1层架空作仓储或晾晒,2层才住人。因为很晒,基本上2层都是细长的窗采光。仔细观察了下这里的民居,大多结构为斜梁式,其实这也是融合了元朝的技术之后的产物。在元朝之前傣族民居基本上都是竹制结构,元朝时期不少傣族通商后带来了新的木构技术,开始以木制榫卯结构来搭斜梁,靠木结构的梁柱来承重。

这家民宿的1楼拿来招待客人+售卖商品了。

曼丢古寺,藏在小村的一块珍宝

山顶的佛寺也和我想象中的不大相同,入口看起来还挺气派,但进入了寺院后反而很古朴。和一般民居不同的是它只有1层,外围走廊离地抬高了约0.5m,内部放置佛像的中庭又离地近1m高,有效隔绝了湿气。佛寺外围是一圈柱廊,内部通高的中庭放置了佛像。中庭层高很高,有细长的条窗和开放式的砖墙面通风,即使在暴晒的正午也依然十分凉快。我和狐怕微微探头进去看了眼,金色的佛像安静地坐在一片凉爽的幽暗之中,很静谧的氛围。

有意思的是这一圈柱廊外围都画满了壁画。我很少在佛寺看到有在走廊外壁作画的,有些在意,回家查了查,果然是傣族特有的壁画创作。引用一段网上的介绍:

傣族壁画译为“典扎”,是佛寺墙壁上进行绘制的美术作品,也是傣族美术形式中最为重要的种类,在西双版纳傣族聚居区域,凡是有傣族村寨的地方,就建有佛寺,而傣族壁画作为佛寺墙壁上不可缺少的文化艺术品,也在各村寨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壁画主要以佛经故事、神话传说、生活习俗、装饰性图案四类为主,有时神话传说也会夹杂生活习俗,也就出现了曼丢古寺这样的壁画。

💡

看介绍说这里的佛寺壁画上面甚至还有汽车(?)之类的,是结合了不同时代元素描绘了世尊佛祖的前身——维先达腊的故事。可惜当时在寨子里太热了,没能好好欣赏。

壁画内容占了整整3面墙。且都很平面。
古朴的瓷砖、有趣的壁画、古朴但保存良好的木结构屋顶、所有细节都诉说着带着傣族特色的佛教故事。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建筑本身的一些小细节也很耐人寻味。它的脊饰(屋脊上的装饰)和屋脊兽(在屋脊末端的兽型装饰物)样式很特别,查了好多资料都没查到。不同民族的脊饰装饰不同,傣族是水牛角,布朗族是一芽两叶的茶叶,依𧙖族是葫芦,佤族燕尾——这里的脊饰看起来像螺旋的植物,屋脊兽也看不出来是什么。屋顶有些地方还贴了亮片,不知有何作用。

寺院一角还有一处小小的放生池,据说村民每到佛寺来参拜就会在这里投放一尾小鱼,若数量多了便会集中带去附近的河里放掉。(请科学放生啊喂 !)

绿色荒漠:橡胶林

佛寺背后有一条小路曲径通幽,通往后面的山上。地上青苔十分苍绿,看起来有阵时日没什么人走过了。

舒适的小道。

上了后山一开始还在感叹林子真是茂盛,越走越感觉不对劲。树林里安静得吓人,没有一点鸟鸣,这恐怕是此行遇到的最安静的一片树林了。所有树都诡异地朝着一个方向弯斜,树下的植被和植物园比稀疏很多,几乎看不到别的植物的幼苗——甚至没有我们最熟悉的芭蕉。

直到看到树上黑色的空碗和奇怪的树皮刮痕我才反应过来:这是一片橡胶林!!

割完橡胶的空碗。闲置了太久,碗都变成了黑色。

寨子里其他地方都能看到鸟,佛寺门口的菩提树上有不少缝叶莺和小鸟聚集,即使是中午鸟鸣声也不绝于耳。但一走进橡胶林,就是一片死寂。

那是一种只属于人类的、单一的绿色,没有鸟,没有兽,甚至看不到一只松鼠,树上挂满了割胶用的空碗。这些树的白色眼泪曾经养活了不少西双版纳的村庄,如今却再也流不出一滴了。

种植橡胶林需要牺牲很多:原有的雨林树木会被砍伐干净,还需要挖土引水,因为橡胶树在生长期间需要大量水分。橡胶林有使用寿命,到30年左右要全部砍掉重新种,到时候又要把土地全重新翻一遍,加重了水土流失。遭到砍伐的树林被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结构,原本需要树荫才能生长的雨林乔木在幼苗期被活活晒死,无法长大;而单一的树种也让物种多样性降低,更容易爆发集中的大规模虫害。

即使如此,割胶的收益也并不高,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但在当时大规模种植的那个时代,橡胶是中国重要的备战物资,也是当地很多村庄的经济来源。一直到近代随着经济逐渐发展,砍伐雨林的速度才渐缓了下来。很多村庄随着橡胶需求下降后改做了旅游业,原来的橡胶林就这么废弃了,其实这一路上我们看到的很多山头的绿色也并不原有的雨林,都是橡胶、茶田、甘蔗……

寨子里的橡胶林看来也是废弃了有一阵时日,一些顽强的灌木和野草从林下长了起来,吸引了一些鳞翅目前来繁殖。一只苔蛾在灌木丛上做出了极其精美的悬空巢,在这样一个一片死寂的地方,给了我些许安慰。

精巧的苔蛾茧。

那么还有可以挽回的地方吗?也许有的。现在有不少实验性项目开始利用废弃的橡胶林进行再利用,比如在林下比较茂密的地方种植雨林乔木的幼苗,等其熬过幼苗期后迁回原雨林;或者是采用“橡胶+作物”的种植方式,在林下种植耐荫作物,比如橡胶和益智一起种的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水土流失。然而上述两种做法都没有大范围传播开来,橡胶林的改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村口的意外惊喜

回到村庄就是一派祥和的景色,温馨、放松的街道完全让人联想不到背后荒芜的山。有种奇妙的不协调感。

眼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我和狐怕便慢慢往村口走。在经过一棵大树下面的时候听到了长尾缝叶莺疯狂的报警声,总觉得有猫腻。果然绕着树走了一会就看到树上有一个小小的棕色毛球!是猫头鹰!是一只领角鸮!Otus lettia)

一开始的屁股视角。
被打扰后非常不爽的眼神。太难对焦了 hhh

我激动地大呼小叫,吸引了路人也驻足观看。然而因为领角鸮实在是过于隐蔽,给路人们指了半天他们也没有看到。路人的惊呼、疑问和缝叶莺持续不断的报警围绕着它,它不屑地瞥了我们一眼,眼神充满了鄙夷。后来我去旁边小铺买了杯咖啡,回来就发现它不堪其扰往上移动了,看不见了。然而缝叶莺的报警声还是没停,说明它还在那儿哈哈哈。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着实没有意识到领角鸮的体型有这么小。(只比白头鹎略大一点)小小的缝叶莺围着小小的领角鸮报警真的太可爱了,体感上就像领角鸮身边围绕着很多快速跳动的小闹钟一样:“滚开!滚开!”

在植物园苦苦寻觅鹰鸮不得,反而在这个行程外的景点里见到观鸟人生中第二只猫头鹰,心情高涨。狐怕一脸“我就说了吧”的得意表情,真是无法反驳……

村口的咖啡店倒也可圈可点,是少数新建的建筑,有很大的休息席位,而且面向鱼塘。夏季,鱼塘水面挤满了大薸,成为了一座浮岛,也吸引了一些鸟类来觅食。我和狐怕一边享用咖啡一边望着窗外的景色,小风吹吹,好不快活。

感觉这种地方一定会有黑水鸡,果然有哈哈哈!
年轻的麻雀崽儿也来这里觅食。

休息完毕后我们便打道回府回到机场。信息量爆炸的西双版纳之行就这么落下帷幕了。

后记

没想到从8月写到了10月国庆前。

这次其实真的非常突然,感谢队友大力支持我一起去看虫子看鸟,获得了狼狈不堪但又丰富的自然观察体验!因为去的时间其实是西双版纳观鸟的淡季,所以看到的鸟不算特别多。(对我来说已经很多了!!)还有很多云南特色美食也没有体验到……莫名其妙变得非常特种兵的一次旅行。(队友:感觉人已经去世了,只剩下灵魂在走路。)

因为游记内容量实在是太多,其实还有很多搞笑的旅行日常未能收录其中,实在是有点可惜。无论是狐怕对鳞翅目幼虫的 cute aggression,还是在看鹎鹎的时候大家唱“baby baby baby ohhh~”都很有趣。其中一名队友因为在 day2徒步时鞋湿透了,在植物园5小时游逛那天竟然穿了拖鞋,且走了一天下来没有不适感,太强了。

买了相机真是太好了!!!(震声)(狐怕:我就说了吧——)

希望之后还有机会能够再去云南,想去看看昆明植物园的扶荔宫和大街小巷,以及洱海美丽的海菜花。

前情回顾

💡
Continue Reading
All Articles
September 28, 2024
西双版纳自然行 part4:植物园篇(下)
正儿八经逛西双版纳中科院植物园:东区+西双版纳市区漫步
November 4, 2024
11月的南汇追风记
11月的南汇观鸟之旅!秋迁大丰收!
© 2024 N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