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的读书小记
January 14, 2024
一些感想
一些22-23年之间的读书记录。主要是自然类的书较多。

本文总计4563字,预计阅读时间23分钟。

💡

因为去年读的书实在是太少,故把之前读过的一些读物感想也放在一起更新了。

其实在读的有好几本,但是因为有些太厚一时半会啃不完,故准备放在2024读书记录了。

今年要争取多读一点书呃呃呃!

《卵石之书》

一本很可爱的厕所/地铁通勤读物,感觉更像是关于卵石的杂谈。

读完让我明白多年前在台湾海滩上看到的那些灰色的、带着淡雅条纹的卵石原来是片麻岩卵石。

书中很多东西/地点没有配实际照片有点可惜,自己动动手顺着关键词去搜索,确实是搜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贾曼的花园,St.Columba花纹复杂的卵石滩,以及贯穿全书的Angie Lewin 的美丽自然插图。

如果是英国本地的卵石爱好者,读到这本书应该会很欣喜吧,因为后半部分简直就像是为卵石爱好者写的卵石收集地图攻略哈哈哈


《向日葵不开的夏天》

很少读小说的我深深被这一篇的叙事震撼到,虽然猜到了一部分剧情但依然有很多精彩之处。是一个读到最后才会明白发生了什么的故事。

PS:读到最后再重新去看开头就会发现整个故事的味道全都不一样了。


《花与鸭嘴兽》

天冬老师的视频风格比较像说相声,没想到书的行文风格倒是更接近散文。书里有很多花,倒也真的有鸭嘴兽。

每篇文章的开头会让你完全想不到要讲什么植物,联想十分无厘头,但兜兜转转总能扯上关系。配图也很可爱,是那种不需要费太多脑子就可以获得小知识的书籍。

如果家里养植物的恐怕会感觉很亲切,虽然天冬老师说书里的事件并不一定真实,但感觉养植物的部分多半是100%真实,太能引起共鸣了。

比较适合在碎片时间读上一篇打发时间放松放松,电子书就够了。


《鲸之骨》

主要内容还是围绕鲸鱼的骨头,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方面来讲述鲸的故事。

“过去”:通过考古化石解释它们是如何一步步演化至今。期间又有多少个演化分支出现又消失。

“现在”:过对沙滩上搁浅的鲸鱼+一些活体数据监测记录,解析鲸鱼的生理构造是如何支撑他们巨大的体格。

“未来”:从骨头中看出人类是如何去改变和影响了鲸的生活,未来为了适应环境鲸又将如何做出生理上的改变等。

比较喜欢的书中的一句话是“我们现在正生活在巨鲸的时代。”

现在正是有史以来鲸鱼演化得体型最为巨大的时代——一想到这一点就感觉活在这个时代还挺幸运的。

科普的内容都很有意思,就是有点难评价此书到底是科普为重还是叙事为重。有时候正觉得科普精彩的时候,突然作者又开始讲科研的经历,就让人很摸不着头脑哈哈哈。


《陪着四季慢慢走》

虽然是儿童读物,但是意外地让我反复翻阅。书中主要记录了阿茶老师对于上海后滩公园一年四季的自然观察,每个季节的变化都描绘得很生动。很喜欢她画的大开辐插图,上面全都是小生物的那种,颇有我小时候看的 find mystery *绘本的感觉。除了画得很可爱,特征也都抓得非常明确,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什么动物/植物。

如果我能以绘画的方式记录自然,我希望就是这样子的。

无论是给小孩还是大人看都会有所收获的书!

"Find Mystery"是那种细节满满的插图绘本,早期锻炼小孩观察力找各种小东西的书。


《额尔古纳河右岸》

朋友推荐的长篇小说。也是我2023年最喜欢的一部,一口气完全没停地看完了。讲的是鄂温克族女性酋长的人生自述,深深地被其中朴实又清新的文字吸引。几十年间小小部落的悲欢离合、人事变迁,从女酋长淡淡的口吻中说出来,就和草原上来来去去的四季一般,变化之中又有着一些恒古不变的东西。让人想到几百年唱传下来逐渐消失的民谣、山野间慢慢枯竭的溪流;草原上依然下着雪,只是炉子边再也没有歌声了。

非常适合配上一杯好茶慢慢品读。


《鱼什么都知道》

虽然说早早知道"金鱼的记忆只有7秒"是个谎言(因为我自己也有养过鱼),但还是被书中大量的知识所吸引。

这本书和《昆虫的奇妙生活》有些些许相似的地方,也是作者列举大量不为人知的小知识来告诉我们鱼类到底是怎样的一类生物群。但不同的是,这本书中还详细地提到了非常多的实验来证明这些行为和鱼类的意识是确实存在的——鱼有记忆,感觉到疼痛,会思考并学习,并有复杂且多样化的社会关系,在繁殖方面也是花样多多。

我们一般提到某种生物,都会把这种生物考虑成一个大类群来判断这个类群的各种特征——比如大猩猩和鲸类智商较高之类的。但鱼类……反而是一个个体差异惊人的类群,而且每个类群都根据自己的生态环境发展出了不同的适应方式。不同地区的鱼学习能力也会有差异,越是生存环境艰难的鱼,越容易激发鱼的潜能(?),比如会使用一些很神奇的技能来捕猎云云。而且除了先天技能外,后天技能的习得也会在鱼群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如果是条件合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鱼类究竟能开发出多少可能性呢……看完此书我不禁有这种想法。

比较有意思的是,本书开头以作者童年时的钓鱼经历开始,最后是谈到捕鱼业和鱼类福利结束。尽管商业捕捞不可禁止,作者还是建议人们能够尽可能地去考虑鱼的感受——如何减轻杀鱼痛苦,改善养殖鱼的健康之类的,包括每次在提及实验佐证的时候也会对实验方式是否人道做出小小的一声评价(这点怪可爱的

作者努力试图展示的并不是一条鱼,而是成千上万条不同的鱼而构成的生机勃勃的众生百态。我感觉他努力想展示的是鱼的"环世界"——不是鱼怎么像人一样聪明和有感情,而是鱼怎么通过鱼的角度去感知这个世界。摘抄一段大概是本书里最喜欢的话之一。

这些人喜欢鱼,并不是因为它们像人。它们的美丽之处,它们之所以值得尊敬的地方,恰恰是因为它们和人不一样。它们生活在世界上的方式如此多样,让人惊奇又钦佩,同时感到同情。在某些时刻,当盘丽鱼从我手指上咬下死皮时我能感到轻柔的拖拽,或者石斑鱼接近它信任的潜水者寻求抚摸时,我们可以跨越人与鱼之间的鸿沟。

💡

最后觉得中文译名和书原名的差异呼应简直绝妙:

《What fish knows》(鱼知道什么?

《鱼什么都知道》


不可思议的角蝉

很薄很可爱的地铁读物,当时读的是台版,这两年发现出了简中版。

因为是图鉴类所以每次都是翻几页去看了别的书哈哈哈。全书都饱含对角蝉的热爱,尤其是看到最后的拍摄花絮清理标本一事,更是感受到作者对这些小东西的耐心和执着。

对别人来说也许只是一棵小树,对作者来说就是角蝉的宝藏之地吧。


《昆虫的奇妙生活》

本书如书名所示,基本上以介绍昆虫闪亮的小知识点们为主。作者思路清晰且明确,分别从昆虫的结构,生命周期,食性——到昆虫与其他生物乃至于人类和科学发生的影响来讲述昆虫的有趣事迹。最后又回到和BBC自然纪录片基本上经常会提到的一个问题——人类和昆虫将会何去何从。

我虽然也很喜欢昆虫,对有些明星物种如17年蝉、蜜蜂等也是基本上有了大致的了解,但作者更懂得从其他角度发掘他们的惊奇和美好,并且用十分通俗易懂的语句表达出来。

除了科普常见昆虫之外,作者也从其他角度揭示了一些人类常见的害虫在生态中一些我们并不所知的"好处": 比如黄粉虫(也就是我喂蜘蛛的面包虫)可以降解塑料,蟑螂会被用来描绘灾后废墟地图和协助搜救等等。

包括一些我们从未想过的,昆虫对于"生老病死"的控制力:蜂巢中采蜜的工蜂和照顾幼崽的蜂的寿命差异是通过他们体内的蛋白质控制,社畜采蜜工蜂如果回去照顾幼崽寿命会变长;还有大家一直讨论的"如果消灭蚊子会发生什么"的可能性:作者的担忧是即使消灭了特定种类的蚊子也会有可能有别的昆虫来替代这种蚊子的生态位而引发更糟糕的事态,比如传播了其他病原体等等。

"无论是多么微小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读了此书感觉昆虫就好像是一个存在了上亿年的超自由技能树演化机,在人类试图掌握火的时候,昆虫已经在尝试演化出不同的热感应的器官了——他们就像是由几万个奇迹构成的微小存在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却是维持地球生态运转至今绝对无法缺少的一大分子。当你感叹"还有这种操作?"的时候,昆虫就是会给你带来意向不到的可能性,甚至这种可能性还有分支。

不得不说昆虫领域的科学书籍也不少,但是本书的作者十分懂得如何"科普",把大多数人避而远之的"虫"和其相对专业的知识讲得如此有趣!(在几乎没什么图的情况下!)

这本书无论是哪个年龄层次阅读起来应该都会很轻松,爱虫人士读了会很开心,也很适合想要了解虫却害怕看到图的虫恐人士。看完后也不奇怪为啥这书会分在"畅销"这类了哈哈哈

PS:虽然看的时候就会觉得引用来源会特别多,但还是被书最后长达二十几页的引用来源有惊到……


《鲸之殇》

书评包含大量剧透。

💡

看这本书是因为关注的自然科普博主推荐,本来以为是类似那种列举大数据来讲鲸鱼被过度捕杀的事情或者捕鲸黑暗史之类的。

实际上通读完毕后,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完全不同,虽然确实是围绕鲸鱼而起的事件,但夹杂了很多人类对于其他物种的一些看法和对待方式,以及人类社会对应突发事故的一些问题。

因为故事发生的年代是1970,在一个偏僻的小渔村里发生的故事——一头巨大的怀孕母鲸被困在了一个小港湾里,她只能等待下一个月涨潮时刻的到来才能逃出生天。在那个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鲸鱼的认知已经从过去渔民对大型生物的敬畏,变成了可轻松捕捉的大型商品——这种海洋中最大的生命体被物化,人们把它只是当作一头“大一点的鱼”。

故事的最开始镇上的一部分渔民还会在出海的时候对鲸鱼十分客气和友善,但随着那头母鲸被困,镇上就出现了分歧,有人觉得能折磨这个大家伙很有趣便开枪打伤鲸鱼,而作者觉得应当救援和保护,却遭到了反对和阻挠。

无奈之下作者选了一条当今的我们看来最为无奈也最为有效的方法,曝光这个现状,让这个事件上升到全球的舆论程度。

之后事情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在政界眼里拯救鲸鱼变成了小镇的摇钱树、整个国家的正面形象,官媒和政府将鲸鱼大肆宣传,却没有批相应的钱款来进行救助;之前用枪射击鲸鱼的工人们为了在事件中扮演善良角色,纷纷表示愿意为了鲸鱼愿意喂一些自己捕捞的鲱鱼,完事后伸手向作者要钱;为了不惊扰到鲸鱼作者在港湾拉了网设置了禁止通行的牌子,却一次次遭到渔民的破坏,只因为渔民觉得他们有权通行所有海域;所有的媒体都在蹭鲸鱼的热度,然而鲱鱼却迟迟没有来,鲸鱼日渐消瘦;外界的舆论开始指责整个小镇的人,包括之前还对鲸鱼有一些敬畏的善良渔民。

最后——故事迎来的确实是一个“鲸之殇”的结局。

读得最难过的一段就是对于鲸鱼的关爱和关切的信件如雪花一样涌入当地的邮局,但是作者却看到鲸鱼依然被困在港湾里,因为得不到一点有效的救助而逐渐衰弱。这还是在当时没有网络只有信件和电报的世界,却着实地让我感觉和现在的网络环境也没有什么区别。所有人都消费着鲸鱼的痛苦,舆论的声音再大,甚至都有人从流量大幅获利,也依然帮不到其中的受害者。

还有很多很现实的问题比如渔民和鲸鱼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实也是大多数现在动保的最大问题——保护物种和利益的冲突。一种是经济大流和动物资源的冲突,比如捕捞业:随着对食物链底层鱼群的过度捕捞和海洋的污染,保护海洋资源的渔业生物学家甚至断言不管怎样鲸鱼都会灭绝,“我们不如趁它们还有点用处,杀了它们”。另一种则是保护动物大多数都在环境良好但发展落后的小镇周边,当地因为渔业/农业发展而起的人兽冲突:在小镇上的渔民也窃窃私语说“为了一条鱼坏了整个镇的名声。”

这个问题目前只有2种解决方式:

1。一大笔钱空降摆平,如政府禁止猎杀,并对渔民进行补贴;

2。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同时找了一个可以借助动物来为当地居民提升经济收益的方式,比如担当护林员,海滩保护员,观鲸旅游业等等。

但这两者都还算是比较好的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数并没有办法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动物依然还是在经济的滚轮下被继续碾压。

作者用悲伤和绝望无奈的语气写下了鲸鱼的挽歌,但我看到最后却仿佛是鲸鱼版的“人血馒头”。毕竟人类一旦牵扯到自身利益和经济利益,对于其他物种甚至其他人都完全不在乎了。

这次被困住的是鲸鱼,下次也许就是人了。

(写下这篇感想的时候还是疫情尚未封城之前,后来联想到封城时期发生的种种,只能说历史真是无比地相似啊。)


后记

以上就是这几年读下来记忆比较深刻的一些书们!一直被朋友说怎么总是不读小说,所以今年要努力扩充一下书的内容的丰富度了。

也尝试挑战了微信读书365天,希望能坚持下来。

目前在读的比较推荐的几本:《蕨类的秘密生活》《在黄昏起飞》《豆子的历史》

预计想读的:《南境三部曲》《有毒》

Continue Reading
All Articles
December 21, 2023

12月南京赏秋之旅

©Nise 2024